第386章-点破不说破-《阴阳剥皮人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沈默不止一次看到,林工在和同事激烈讨论技术细节时,会突然陷入一种短暂的失语。

    他的嘴唇翕动,却发不出任何声音,眼神变得空洞。

    每当这时,他都会下意识地、近乎于仪式性地摩挲自己工具包侧袋里的一件东西。

    那是一面镶嵌在金属手柄上的小镜子。

    林GI-1工会把它拿出来,对着镜子里的自己,用几不可闻的声音喃喃自语:“我没睡,我只是在看。”

    沈默的目光在那面镜子上一扫而过,心头猛地一沉。

    他认得出来,那是他早年还在警队时,用于勘查狭小弹道孔或尸体隐秘伤口的医用反射镜。

    一种冰冷的、混杂着欣慰与悲哀的情绪攫住了他。

    林工,这个从未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普通人,竟凭着最朴素的职业本能,找到了对抗精神侵蚀的方法:通过不断地“看见自己”,来强制确认自我意识的清醒与存在。

    他没有上前相认。

    此刻任何形式的安慰或指导,都只会成为压垮对方的又一根稻草。

    深夜,在所有人都离开后,沈默独自来到泵站门口那棵孤零零的梧桐树下。

    他从怀里取出一个用医用密封袋包裹的玻璃瓶,里面是他从第三净水厂冷却池旁采集的、含有高浓度铅元素的泥土样本。

    他将瓶子深深埋入树根旁的泥土里,然后,又从口袋里拿出一块扁平的石片,压在松土之上。

    石片上,用尖锐的碎瓷片,刻着一个极其复杂的频谱图——正是4.7赫兹,那个能让铅粉末自行组成文字的致命频率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王主任也在用他的方式战斗。

    他不再是那个躲在办公室里等待上级指示的社区负责人,而是一个彻底的行动派。

    他发起了“百人共读计划”。

    他相信,既然“残响”能通过混乱、恶意的语言进行污染,那么,稳定、理性、充满逻辑的语言流域,就一定能形成“认知屏障”。

    他召集了一批志愿者,在公园、车站、市民广场等公共场所,大声朗读各种科普读物。

    他特意挑选了地质学、心理学和基础逻辑学的文本,这些学科的语言冷静、客观,不带情绪。

    活动第一天,参与者竟达到了三百余人。

    他们大多是“静默病例”的家属,或是那些曾对林工的警告嗤之鼻笑,如今却心怀愧疚的年轻人。

    三百多个声音汇聚在一起,形成一片低沉而稳定的知识潮汐,在寂静的城市上空回荡。

    “……通过测定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及其衰变产物的比例,我们可以相对精确地推断出岩石的形成年代……”

    然而,当读到《岩石的形成年代测定法》第七页时,异变陡生。

    广场上,至少有一半的朗读者,声音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,戛然而停。

    他们的眼神变得涣散,瞳孔失去了焦点,口中开始用完全一致的、毫无起伏的单调语气,复述着同一段话:

    “石头记得,我们全都记得。地下的记得,水里的记得,骨头里的也记得……”

    王主任感到一阵强烈的晕眩,那声音仿佛有无数根看不见的探针,想要钻进他的大脑,唤醒那些他早已深埋的、关于“深井”的痛苦回忆。

    他死死咬住舌尖,用疼痛维持着清醒,强忍着巨大的不适,用尽全力,将剩下的章节独自朗读完毕。

    声音落下,那些失神的人们才如梦初醒,茫然地看着四周,完全不记得刚才发生了什么。
    第(2/3)页